一年四季里,春天是生機,夏天是熱情,冬天是讓人又愛又恨,只有秋天是能讓人“浮想聯(lián)翩”的季節(jié)。
關于秋天,你有多少種想象?
烏鎮(zhèn)的秋色讓人無法忘懷,西柵500米外,烏村的秋色,也同樣讓人流連忘返,惦念多時!
▽▽▽
| 稻香漫天 遇見純真自我 |
俯瞰秋日烏村
烏村的秋天是金黃色的,田間地頭的大片稻田逐步成熟,滿眼望去,都是豐收的顏色。
江南人喜食大米,無論餐桌上是什么山珍海味、珍饈美饌,總要一碗白米飯作為結尾,才算是一頓正餐的正式完成。
老一輩人總把“飯力飯力”掛在嘴邊,認為力氣是靠“吃米飯”得來的,雖然沒什么科學依據(jù),卻也寄托了江南人家把稻米作為五谷雜糧之首的初衷所在。
中國人與水稻的淵源由來已久,南方濕潤的氣候也特別適合水稻的生長,早在7000多年前的長江流域,先人們就已經(jīng)有了食用米飯的習慣。
現(xiàn)如今,大部分農(nóng)村人家都留有幾畝田地種植,每年早春和初夏兩次播種,收獲一家人一年的口糧之余,還有余糧糶賣。
烏村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,一直也是水稻種植的“擁護者”之一。
烏村每年只種植一季水稻,六七月份,天天剛剛轉熱的時候,烏村的農(nóng)人將培育好的水稻秧苗栽種在烏墩以及村口的大片田地里。
每每此時,村里還開放插秧體驗活動,父母們可以帶著孩子下地插秧,身體力行感受“粒粒皆辛苦”的含義。
經(jīng)過炎熱的盛夏,水稻抽穗,稻葉轉黃,稻谷顆粒漸漸飽滿,10月下旬開始,就到了水稻成熟豐收的季節(jié)。
播種的時候,烏村邀請?zhí)炷虾1钡摹按迕瘛惫餐瑓⑴c,收獲的時候也不例外。
秋收時節(jié),村里都會開放收割體驗活動,由村里的CCO帶隊,在村委會聽上一趟農(nóng)耕知識課,補習完收割的小竅門,帶上手套便可向稻田出發(fā)。
田地里,烏村經(jīng)驗豐富的農(nóng)民伯伯會親手示范割稻的正確手法:手握住水稻的下半截,鐮刀對準根部,力道要快、要準。
收獲的稻谷需要晾曬干燥,過去多攤在房前的院子里,時時翻動,保證陽光能曬到每一顆谷子。
不同于南方,北方人喜愛面食,小麥脫去殼,磨成粉,變成餐桌上的面條、包子、饅頭和餃子。
大米則相對低調的多,不經(jīng)常吃的人,總覺得只有“白米飯”這一個選項,殊不知,中國人挑剔的胃會賦予每一種食材千變萬化的形式。
在烏村,米飯除了配菜的主食外,首先是米倉的煲仔飯。
米倉是烏村七大組團之一,以大米稻田文化為主題,大廳放置著碾米機、儲米柜、索緒帚等展示品。在烏村,每個組團都有自己的小吃,磨坊是豆花,桃園是甜品,竹屋是江南糕點,米倉則是煲仔飯。
煲仔飯制作時先將大米洗凈,放入煲中煮至半熟,然后加入各色肉類,新鮮的蔬菜,繼續(xù)文火燜煮,快要好的時候淋上兩勺橄欖油,再燜上幾分鐘,打開蓋子,澆上特制的醬汁。
“滋啦”一聲,味覺和嗅覺都瞬間被喚醒。
種植水稻,不僅給人們提供了食物,也是烏村從初夏到深秋的獨特風景。
春天時,稻田里是一片綠油油,秧苗間蟲鳴鳥叫,生機盎然;深秋時,豐收的金黃色占據(jù)了村子的農(nóng)田,置身其中,讓人無端地想嘆一句:大自然從不吝于對人類的饋贈,勤勞的人,四處皆是風景。
今年,烏村的新稻已經(jīng)收割了,村長說,新收的大米還是會售賣或者作為禮品贈送,想要的話持續(xù)關注阿村哦~
關鍵字:烏鎮(zhèn)景區(qū),烏村,稻田